花姑溪上问归舟,谢守城边识小楼。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花姑溪上问归舟,谢守城边识小楼。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登上凤凰台,昔日凤凰翩翩起舞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空旷的台基和自流不息的江水,东吴曾经的宫殿如今已被花草覆盖,掩映在幽深的小径之中;东晋的风流人物也早已化作尘土,成为历史的遗迹,远处三山在青天之外若隐若现,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两条水道,在花姑溪畔,我询问着归来的船只;在谢朓曾经守城的地方,我辨认出了那座熟悉的小楼。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凤凰台的古今变迁,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历史更迭的感慨,诗中“花姑溪上问归舟,谢守城边识小楼”两句,既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怀念。
赏析
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构建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哀愁的画卷,前六句通过对凤凰台、吴宫、晋代衣冠等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而最后两句“花姑溪上问归舟,谢守城边识小楼”则以细腻的笔触,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两句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情感深沉,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年间游历金陵(今南京)时所作,当时,李白因政治抱负未能实现而心情抑郁,他登上凤凰台,眺望四周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怀念的诗篇,诗中的“谢守”指的是南朝齐代的文学家谢朓,他曾担任过宣城太守,并在金陵留下过足迹,李白在这里提到谢朓,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是对自己境遇的一种寄托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