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逐客今年缘底事,村村箫鼓报秋成。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4-15)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喜雨

逐客今年缘底事,村村箫鼓报秋成。出自哪首诗?

宋·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

听取溪边箫鼓声。

逐客今年缘底事,

村村箫鼓报秋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近人,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被誉为“诚斋体”。

译文

想要知道这一场雨是如何让众人感到满意的,

只需听听溪边传来的箫鼓声声。

被贬谪的我在今年究竟为何事而庆幸,

原来每个村庄都在用箫鼓声报告丰收的喜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农民庆祝丰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雨的喜悦和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首句“欲知一雨惬群情”直接点出雨水的及时与人们的喜悦之情;次句“听取溪边箫鼓声”以听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庆祝丰收的热闹场景;第三句“逐客今年缘底事”以诗人自谦的口吻引出自己的感慨;末句“村村箫鼓报秋成”则进一步强调了丰收的普遍性和农民的喜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农民庆祝丰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听觉形象“箫鼓声”的描绘,将农民庆祝丰收的热闹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以自谦的口吻引出自己的感慨,既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也体现了自己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生活困苦,杨万里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文学家,经常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在一次雨后,他目睹了农民庆祝丰收的热闹场景,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对及时雨的喜悦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农民命运的同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万里作为一位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厚感情。

“逐客今年缘底事,村村箫鼓报秋成。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