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儿辈自名家,妙道从来岂有他。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观书有感
宋·陆游
纷纷儿辈自名家,妙道从来岂有他。
窗下读书心自静,门前车马任喧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儿辈们纷纷自立门户,自称为名家,但真正的精妙之道哪里会有其他的来源呢?我独自坐在窗下读书,内心宁静平和,任凭门前的车马喧嚣,也丝毫不受影响。
释义
“纷纷儿辈自名家”描述了当时社会上的年轻人纷纷自立门户,自诩为名家,追求名声和地位。“妙道从来岂有他”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正学问和智慧的看法,认为真正的精妙之道并非来自外在的炫耀和名声,而是需要内心的领悟和追求。“窗下读书心自静”描绘了诗人自己沉浸在书籍中的宁静心境,而“门前车马任喧哗”则对比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平静,强调了读书带来的精神享受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智慧的深刻见解,首句“纷纷儿辈自名家”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年轻人追求名声和地位的浮躁心态,次句“妙道从来岂有他”则直接点明了真正的精妙之道并非来自外在的炫耀和名声,而是需要内心的领悟和追求,后两句“窗下读书心自静,门前车马任喧哗”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读书带来的精神享受和超脱,诗人以自己为例,展示了在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平静和专注的能力,表达了对真正学问和智慧的追求和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学问和智慧的追求也更为深刻和坚定,在晚年时期,陆游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对年轻人的浮躁心态和追求名声的心态也更为敏感和反感,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真正学问和智慧的看法和追求,同时也希望年轻人能够摒弃浮躁心态,专注于内心的修炼和学问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