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廊过午夕阴合,蝴蝶满庭春草长。的解释
诗词原文
春日庭院
唐·韦庄
脩廊过午夕阴合,蝴蝶满庭春草长。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和个人流离失所之感,同时也擅长描写闺情离思和自然风光,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长长的走廊过了午后,夕阳的阴影渐渐笼罩,庭院里蝴蝶翩翩起舞,春草茂盛生长,傍晚时分,东风带来阵阵鸟鸣,似乎带着哀怨,落花如同那坠落楼台的女子,令人心生怜惜。
释义
脩廊过午夕阴合:长长的走廊在午后时分,随着太阳西斜,阴影逐渐覆盖了整个走廊。
蝴蝶满庭春草长:庭院中春草茂盛,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充满了生机。
日暮东风怨啼鸟:傍晚时分,东风吹拂,鸟儿的啼鸣似乎带着哀怨之情。
落花犹似坠楼人:落花飘零,如同那从高楼坠落的女子,给人以凄美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庭院中的景象,通过“脩廊”、“蝴蝶”、“春草”、“东风”、“啼鸟”和“落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前两句“脩廊过午夕阴合,蝴蝶满庭春草长”描绘了庭院在午后至傍晚时分的宁静美景,后两句则通过“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引入了哀怨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美景之中蕴含了深深的忧伤,这种以景寓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苦难和人民的流离失所,这首诗虽然以春日庭院的美景为背景,但其中蕴含的哀愁和忧伤,很可能与韦庄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受有关,他或许在欣赏庭院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从而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忧伤,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巧妙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