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湖光几席上,万顷镜净无纤埃。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来。
如何湖光几席上,万顷镜净无纤埃。
云物俱鲜明,水天同澄泓。
悠悠泛舟去,疑入桃源中。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长时间的雨水让南湖水位上涨,新晴之日我这个北方来的客人来到此地,眼前的湖光美景仿佛铺展在几席之上,万顷湖面如镜般清澈,没有一丝尘埃,云彩和景物都显得格外鲜明,水天相接,一片澄澈,我悠然地泛舟湖上,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一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雨后初晴时游览南湖所见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湖光山色、云物水天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宁静、澄澈、清新的自然之美。“如何湖光几席上,万顷镜净无纤埃”一句,更是以生动的比喻,将湖面比作几席上的明镜,强调了其清澈无垢的特点。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南湖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而心灰意冷,转而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南湖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描绘南湖美景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南湖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