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当年亦好奇,衡阳丛桂手亲移。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和柳子厚栽荔支》
宋·苏辙
柳子当年亦好奇,衡阳丛桂手亲移。
江边绿树今成郭,塞外黄云昔去时。
旧友凋零新友少,异乡人事不胜悲。
惟应荔子知人意,犹为君家生满枝。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新党,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译文
柳宗元当年也充满了好奇心,亲手将衡阳的丛桂移植过来。
如今江边的绿树已经环绕成城郭,而当年他离开时塞外的黄云依旧。
旧日的朋友大多已经凋零,新朋友又很少,身处异乡的人事变迁让人不胜悲伤。
只有荔子似乎懂得人的心意,仍然在你家的枝头挂满了果实。
释义
这首诗是苏辙和柳宗元(字子厚)的一首诗,通过回忆柳宗元当年移植桂树的行为,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柳子当年亦好奇,衡阳丛桂手亲移”描绘了柳宗元的好奇心和亲力亲为的精神;“江边绿树今成郭”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旧友凋零新友少,异乡人事不胜悲”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事变迁的无奈;“惟应荔子知人意,犹为君家生满枝”则以荔子拟人,寄托了对旧友的深切怀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回忆柳宗元的行为,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柳子当年亦好奇”一句,既展现了柳宗元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暗示了诗人对柳宗元才华的敬仰,而“江边绿树今成郭”一句,则通过环境的变迁,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以荔子拟人,寄托了对旧友的深切怀念,这种手法既新颖又富有诗意,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和柳宗元的某首诗时所作,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苏辙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低谷或是对旧友的怀念之中,他通过回忆柳宗元的行为和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也借柳宗元的故事,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