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一束金莲微印月,香尘不动步凌波。的解释

3个月前 (04-16)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凌波仙

一束金莲微印月,香尘不动步凌波。的解释

朝代:元代

作者:赵孟頫

一束金莲微印月,香尘不动步凌波。

画屏闲展吴山翠,绣被初翻楚水波。

笑靥半开还半掩,眼波将流复将回。

疑从天上乘风下,不似人间洛浦来。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擅诗文,精音乐,书画绝伦,其书取法钟繇、“二王”,兼学李邕,自成一格,对后世影响很大,其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亦工墨竹和花鸟,赵孟頫的画作,传世者较多,书法则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

译文

一束金莲微微映着月光,步履轻盈如同在水上漫步,连香尘都不曾惊动,画屏上悠闲地展开着吴山的青翠,绣被初翻如同楚水的波澜,笑容半开半掩,眼波欲流还回,仿佛是从天上乘风而下,不似人间洛水女神那般凡尘。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高雅,以及她行走时的轻盈与神秘,首句“一束金莲微印月”以金莲(古代对女子小脚的雅称)和月光相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次句“香尘不动步凌波”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行走时的轻盈,如同在水上漫步,连香尘都不曾惊动,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画屏、绣被等意象,以及女子的笑容和眼波,进一步刻画了她的美丽与神秘。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女子美丽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高雅、神秘的女子形象。“一束金莲微印月”和“香尘不动步凌波”两句尤为精彩,不仅描绘了女子的轻盈与美丽,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赵孟頫生活在元代,这是一个文化交融、艺术繁荣的时代,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赵孟頫对诗词、书画等艺术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宁静的夜晚,面对美丽的月色和心中的美好愿景,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赵孟頫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束金莲微印月,香尘不动步凌波。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