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短帽轻盈出晚峦,儿童夹道竞来看。的解释

7个月前 (04-18)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山行

短帽轻盈出晚峦,儿童夹道竞来看。的解释

宋·叶绍翁

短帽轻盈出晚峦,儿童夹道竞来看。

前村忽有惊飞鸟,知是人家放纸鸢。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传世。《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

译文

戴着轻便的短帽,我轻快地走出傍晚的山峦,一路上,儿童们夹道欢迎,争先恐后地前来观看,忽然,前方村庄里惊起一群飞鸟,我知道,那一定是村里人家正在放飞纸鸢(风筝)。

释义

短帽轻盈:形容帽子轻便,适合行走。

出晚峦:指傍晚时分从山峦中走出。

夹道竞来看:儿童们在道路两旁争抢着观看。

惊飞鸟:被惊吓而飞起的鸟儿。

放纸鸢:放风筝,纸鸢即风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晚景,诗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走在傍晚的山路上,儿童们的热情欢迎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活泼的气息,而“惊飞鸟”和“放纸鸢”的描写,则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乐趣,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叶绍翁隐居钱塘西湖之滨的时期,他长期生活在乡村,对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傍晚的山行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从而触景生情,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短帽轻盈出晚峦,儿童夹道竞来看。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