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买得武夷毛竹杖,忽思江外友于人。的释义

7个月前 (04-20)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买得武夷毛竹杖,忽思江外友于人。的释义

宋·陈与义

买得武夷毛竹杖,忽思江外友于人。

一声横笛吹何处,惊起孤舟夜眠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北宋诗人的严谨与深邃,又融入了南宋诗人的清新与灵动,他的词作虽少,但同样展现出高超的艺术造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陈与义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动荡和南宋初年的重建,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译文

我买了一根来自武夷山的毛竹杖,突然间就想起了远在江外的朋友们,这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声横笛的吹奏,它惊醒了在孤舟上沉睡的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购买竹杖后的思绪变化,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横笛的吹奏作为触发点,将诗人的思绪从现实拉向远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竹杖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前两句“买得武夷毛竹杖,忽思江外友于人”直接点明了主题,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喜爱,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后两句“一声横笛吹何处,惊起孤舟夜眠人”则通过横笛的吹奏和孤舟上人的反应,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武夷毛竹杖”和“江外友于人”这两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意象,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了曾经的朋友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远方的朋友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而购买武夷毛竹杖这一行为,可能恰好触发了他的这种思绪,横笛的吹奏作为一种常见的音乐形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广泛流传,它既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又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诗人选择以横笛为引子,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巧妙地融入其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情感的佳作。

“买得武夷毛竹杖,忽思江外友于人。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