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李侯索我复斋诗,此理难明信者稀。的解释

7个月前 (04-22)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复斋诗赠李侯

李侯索我复斋诗,此理难明信者稀。的解释

宋·陆游

李侯索我复斋诗,此理难明信者稀。

学道有成心自静,藏书万卷古为稽。

清风明月长相伴,绿水青山得共栖。

莫道人间无胜境,此中天地有玄机。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李侯向我索要关于复斋的诗篇,这样的请求难以轻易相信,因为理解这种心境的人很少,学习道义有所成就,内心自然归于平静,藏书万卷,以古代典籍为稽考,清风明月常常相伴左右,绿水青山得以共同栖息,不要说人间没有美好的景致,这复斋之中藏着天地的玄妙机理。

释义

这首诗是陆游应李侯之请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心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首句点出李侯索诗之事,次句说明此理难明,信者稀少,后四句则描绘了复斋主人的学养深厚、心境宁静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活状态,暗示了学问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人生的至高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陆游对学问、心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诗中“学道有成心自静”一句,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修养与内心平静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而“藏书万卷古为稽”则强调了博古通今、以史为鉴的重要性,后两句“清风明月长相伴,绿水青山得共栖”以自然景象为喻,进一步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高超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陆游与李侯之间的交往有关,李侯可能是陆游的一位朋友或仰慕者,他向陆游索求关于复斋的诗篇,陆游在接到这一请求后,结合自己的学问修养和人生体验,创作了这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歌,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李侯请求的回应,更展现了陆游对于学问、心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至高境界的追求。

“李侯索我复斋诗,此理难明信者稀。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