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怪得寻花心眼别,去年曾赋上林枝。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22)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杨柳枝词八首·其六

怪得寻花心眼别,去年曾赋上林枝。的意思及出处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也,世间那得几人同?

依依袅袅复青青,句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叶含浓露如珠缀,枝拂轻风似女腰。

最爱近窗名好树,半披残月半含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宫井又何人,泪满南云望北辰。

怪得寻花心眼别,去年曾赋上林枝。

春风岂是私于柳,自是多情欲别离。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就都白了,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六月,白居易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818年)冬,调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冬回京任职,太子左庶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任杭州刺史,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长庆四年(824年)五月,任苏州刺史,后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等职,大和三年(829年)春回朝,历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等职,大和七年(833年)四月,任河南尹,大和九年(835年),白居易自请外放,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远离官场,专心佛事,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洛阳香山,追赠尚书右仆射。

译文

难怪今日寻花的心情与眼光都与众不同,只因为去年曾在此地欣赏过上林苑中的柳枝,春风并不是偏爱柳树,只是多情之人想要与柳树分别时,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才觉得春风也似乎在为柳树送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柳树的特别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慨。“怪得寻花心眼别”一句,表达了诗人今日寻花时心情的不同寻常;“去年曾赋上林枝”则揭示了这种不同寻常的原因,即去年曾在此地欣赏过上林苑中的柳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两句则通过春风与柳树的意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人以“怪得寻花心眼别”开篇,巧妙地引出了全诗的主题,即诗人今日寻花时心情的不同寻常。“去年曾赋上林枝”一句,不仅揭示了这种不同寻常的原因,还勾起了读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后两句则通过春风与柳树的意象,将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春风拂柳,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了多情之人离别时的见证,这种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的手法,使得全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白居易在离开某个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种情感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并不罕见,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创作风格的典型体现。

“怪得寻花心眼别,去年曾赋上林枝。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