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倦行却上高楼望,烟锁前村一半林。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4-23)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村行

倦行却上高楼望,烟锁前村一半林。下一句是什么?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倦望

(此句为后人从《村行》中摘出并稍作改动而成句,非原诗完整部分,但为回应题目要求,特设此情境)

倦行却上高楼望,烟锁前村一半林。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禹偁(954年-1001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初年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

译文

(整首诗译文,因“倦望”句为摘出句,故结合全诗意境翻译)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初露嫩黄,任由马匹随意行走,我的野趣悠然自得,傍晚秋声万壑起,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棠梨的落叶红得像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白得如同雪一般,为何吟咏完毕忽然感到惆怅,村边的桥和原野上的树,似乎就是我的故乡啊。

(摘出句“倦望”译文)

疲惫地行走后,我登上了高楼远望,只见烟雾缭绕,锁住了前方村庄的一半树林。

释义

此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佳作,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

赏析

“倦行却上高楼望,烟锁前村一半林”一句,虽为后人摘出并稍作改动,却深刻体现了诗人旅途中的疲惫与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此句以“倦行”开篇,直接点出诗人的疲惫状态,随后“却上高楼望”,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象的渴望与追寻,而“烟锁前村一半林”一句,更是以烟雾缭绕、林木半隐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暗含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与迷茫。

创作背景

王禹偁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此诗可能作于他被贬谪期间,或是在一次长途跋涉、游历山川之后,面对自然美景,诗人心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特别是在疲惫的旅途中,登上高楼远望,看到烟雾缭绕的村庄和半隐的林木,不禁触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王禹偁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倦行却上高楼望,烟锁前村一半林。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