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北阙公卿如堵墙,谁持一语判兴亡。的释义

7个月前 (04-24)诗词赏析24

诗词原文

咏史

北阙公卿如堵墙,谁持一语判兴亡。的释义

唐·李商隐

北阙公卿如堵墙,谁持一语判兴亡。

汉家天子今无恙,不斩将军君莫忘。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属于唐朝中后期,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衰落,也表达了他个人的苦闷和追求。

译文

朝廷北面的宫殿门前,公卿大臣们像一堵墙一样密集,但又有谁能说出一句话来判断国家的兴亡呢?汉朝的天子现在安然无恙,不要忘记那因为没有战败而被赦免的将军(暗指李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朝廷中公卿大臣们的众多和无所作为,讽刺了他们对于国家兴亡的漠视和无力,通过提及汉朝天子对将军的宽容,暗示了当时朝廷对于人才的误用和忽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唐社会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深刻忧虑,首句“北阙公卿如堵墙”形象地描绘了朝廷中大臣们的众多和拥挤,但紧接着的“谁持一语判兴亡”却揭示了他们的无能和漠视,后两句则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讽刺了朝廷对于人才的误用和忽视,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晚唐社会的动荡和衰落密切相关,当时,唐朝已经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问题日益严重,李商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于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讽刺了朝廷中公卿大臣们的无能和漠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于人才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位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北阙公卿如堵墙,谁持一语判兴亡。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