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的释义

6个月前 (04-27)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的释义

宋·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外飞来双羽玉,依依似与骚人语,暗惹相思,无限罗袂。

随人直似流年度,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

作者及朝代

蔡伸,宋代词人,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任太学博士、校书郎、主管学事等职,并因事获罪,编管九江,靖康后,历任国史院编修官、中书舍人等职,绍兴六年(1136),出知宣州,后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建宁府,著有《友古居士词》一卷。

作者简介

蔡伸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工于词章,其词风清新婉约,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善描绘女性内心世界及自然景物,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译文

乌云般的秀发堆在枕上,翠翘也滑落在一边,午睡醒来,满眼都是春天的娇媚,她腰身纤细,宛如楚宫中嬛嬛一袅的女子,更何况春天到来,她日渐消瘦,香气也淡去了。

柳枝外飞来成双成对的燕子,它们依依地似乎在向诗人诉说着什么,这情景暗暗地惹起了我的相思之情,让我无限惆怅。

时光流逝,就像这些燕子、莺儿一样,成双成对地相守在一起,而我,却害怕看到这样的场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情感以及自然景物,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成双成对、相守相伴的羡慕与嫉妒,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形象和情感,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新婉约的意境,词人通过“堆枕乌云堕翠翘”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女子的美丽与娇媚;通过“柳外飞来双羽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巧妙地烘托出词人的相思之情。

“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一句,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不仅表达了词人对成双成对、相守相伴的羡慕与嫉妒,更深刻地揭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情感与前面的描写相互呼应,使得全词更加完整、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某个春天,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莺儿时,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孤独生活,从而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孤独生活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