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汉家平津侯,东阁冠盖如云浮。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君不见汉家平津侯,东阁冠盖如云浮。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著称,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但咏史诗也多有佳作。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深刻见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批判。
译文
纵观历史,前代的贤君与家国,他们的成功都源于勤俭,而衰败则源于奢侈,你难道没有看见汉朝的平津侯(公孙弘)吗?他的东阁中宾客满座,冠盖如云,显赫一时。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强调了勤俭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首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勤俭或奢侈密切相关,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汉朝的平津侯公孙弘来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公孙弘因勤俭而崛起,东阁宾客满座,显赫一时,但这也暗示了如果过于奢侈,最终也会走向衰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勤俭与奢侈对于国家兴衰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比前贤的成败经验,以及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例,使得观点更具说服力,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东阁冠盖如云浮”既描绘了公孙弘的显赫地位,又暗示了这种地位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一生仕途坎坷,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批判,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提醒人们要勤俭持家、治国,避免奢侈浪费导致的国家衰败。
李商隐的这首《咏史》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