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寻仙访道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云深路远访仙踪,大道渊源几万重。
高真隐秘难寻见,风流岂可知闻中。
古洞幽深藏日月,灵峰秀起锁烟霞。
凡心未了空惆怅,独倚危栏听暮鸦。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隐逸求仙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反映了晚唐士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但后世流传不广,今存诗作不多。
译文
在云雾缭绕、路途遥远的山间寻找仙人的踪迹,大道的源头深远莫测,仿佛有万重山水相隔,高明的真人隐秘难寻,他们的风采和流韵又怎能轻易知晓呢?古老的洞穴幽深,仿佛藏着日月星辰,灵秀的山峰高耸入云,被烟霞紧紧锁住,凡人的心愿未了,只能空自惆怅,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听着傍晚时分乌鸦的啼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寻访仙人的过程,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首联点明主题,写诗人深入山林,寻找仙人的踪迹,颔联进一步强调仙人的隐秘难寻,以及他们风采的难以捉摸,颈联通过描绘古洞和灵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因凡心未了而感到的惆怅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寻仙访道的过程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富有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而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晚唐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日益强烈,李中作为一位晚唐诗人,他的诗作也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寻仙访道的过程,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惆怅,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