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上一句是什么?

4周前 (04-29)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上一句是什么?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玑琲,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作者及朝代

作者:卢仝,自号玉川子,唐代诗人、文学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卢仝,唐代著名诗人,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称为“茶仙”,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常以茶为题材,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卢仝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译文

当太阳升到丈五高的时候,我睡得正浓,突然军将敲门,惊扰了我的美梦,他说谏议大夫派人送来了书信,白绢斜封,上面盖着三道印章,打开信封,仿佛看到了谏议大夫的面容,亲手翻阅着三百片月团茶饼,听说新年里你进了山里,蛰虫都被春风吹得惊动了,天子要品尝阳羡茶,百草都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成珠玑般的茶饼,早春就抽出了黄金般的嫩芽,采摘新鲜茶叶焙制芳香,精心封装,既精致又不奢华,至尊的茶叶本该供给王公贵族,为何会送到我这山野人家?柴门紧闭,没有俗客来访,我戴着纱帽亲自煎茶品尝,碧绿的茶水像云一样引风吹不断,白色的茶沫像光一样凝聚在碗面上,一碗茶下肚,喉咙滋润;两碗茶下肚,孤独烦闷都被驱散,三碗茶下肚,搜肠刮肚只想到了五千卷文字,四碗茶下肚,发出轻微的汗,平生不平的事,都随着毛孔散去,五碗茶下肚,肌骨清爽;六碗茶下肚,仿佛通了仙灵,七碗茶下肚,再也喝不下去了,只觉得两腋习习清风生起,蓬莱山,在何处?我卢仝乘着这清风想要归去,山上的群仙掌管着人间,地位清高,隔绝了风雨,我怎能知道那百万亿苍生的命运,他们正在颠沛流离中受苦,我便为谏议大夫向苍生发问,他们到头来能否得到安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品茶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七碗茶的描写,展现了茶对人身心的不同影响,从滋润喉咙到驱散孤独烦闷,再到发出轻汗、肌骨清爽、通仙灵,最后到两腋习习清风生起,形象地描绘了品茶的愉悦和超脱,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苍生命运的关切。

赏析

这首诗以茶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品茶的愉悦和超脱,诗人通过七碗茶的描写,将茶对人身心的不同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品茶的愉悦和美妙,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苍生命运的关切,使这首诗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仝在收到友人孟谏议寄来的新茶后所写的一首感谢诗,诗中通过描写品茶的过程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苍生命运的关切,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茶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