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12-21)诗词赏析15

关键词“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北征》,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全诗是什么?

原文

《北征》

唐·杜甫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水原,览物惊凋岁。

草木变衰行,迢迢经汉水,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嬴女去秦宫,萧条万古恨,皇孙守京国,飘泊处危顿。

何王冢墓裂,公卿礼数绝,暴兵尚惊邻,敢望修文德。

吾道属艰难,忧时违夙昔,空庭无行迹,白日竟分寂。

秋风杳无迹,何日入潼关,寄身且须老,何暇耕王畿。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散骑常侍武选侯,几回奏事承明楼。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

(此处省略中间部分诗句,直接跳到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宿,我仆犹木末,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多士心,秪合在榛棘,况复秦中人,残兵尚负馲。

司徒下燕赵,收取关西卒,北海太守来,思欲穷海澨。

汝曹催我归,已报生羽翼,岂意贼难料,归期犹未卜。

中年过四十,渐觉伤多力,亲故既相邀,出行意颇迫。

无食起我病,况复久羸客,古来有弃物,天命犹质直。

顾我何足言,穷愁以自适,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旄头彗紫微,无复天地清,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由于全诗较长,这里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

我深深地思考着那理想中的桃源仙境,更加叹息自己身世的笨拙,我沿着崎岖的山坡远望着鄜州,岩谷交错,时隐时现,我已经在水边宿营,而我的仆人还在树梢头眺望,鸱鸟在黄桑树上鸣叫,野鼠在乱穴中拱动,夜深人静时经过战场,寒月映照着白骨,潼关那百万大军,往日里散去为何如此仓促?这使得众多士人的心,只合在丛生的草木中消磨,更何况那秦中的人,残兵还背着馲马,司徒从燕赵而来,想要收取关西的士兵,北海太守也到来,想要穷尽海边的防御,你们催促我归去,已经报告说有了生还的羽翼,哪里料到贼寇难以预料,归期仍然无法确定,我已经年过四十,渐渐觉得伤病增多,体力不支,亲朋故旧既然相邀,出行的意愿也颇为迫切,没有食物引发了我的疾病,更何况我本来就是长期赢弱的客人,自古以来就有被遗弃的人,但天命仍然质朴正直,回顾我自己有什么可说的呢?只能以穷愁来自我适应,但愿能驱使百姓都拥戴君王,统一文字、车轨,抛弃金玉等珍宝,彗星扫过紫微星,再也没有了天地的清明,伟大的乾坤之内,我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释义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但愿能驱使百姓都拥戴君王,统一文字、车轨,抛弃金玉等珍宝,这里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君王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从凤翔回鄜州省家途中所作,诗中详细叙述了杜甫由凤翔到鄜州(今陕西富县)探家往返途中的见闻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特别是“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这两句,更是体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崇高的爱国情怀,他希望通过君王的英明领导,实现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同时抛弃那些浮华的金玉珍宝,回归质朴和真实。

创作背景

《北征》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至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之间,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杜甫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历经艰辛,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在回鄜州探家的途中,他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悲愤和忧虑,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内心的感受凝聚成这首诗,以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