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1)诗词赏析16

关键词“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黄河二首(其二)》,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黄河二首(其二)》

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无古今。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黄河北岸驻扎着海西军,战鼓声声钟鸣天下都听闻。

铁骑无数扬起尘土,胡人高鼻成群结队而来。

黄河的西岸就是我的家乡四川,家中穷得已没有存粮供给军队。

但愿率领广大人民一起拥戴君王,统一全国上下就像一本书一样没有古今之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北岸海西军的雄壮声势和黄河西岸家乡的贫困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诗中“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家乡的牵挂和对国家财政困难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以黄河为线索,将黄河北岸的军事力量和黄河西岸的家乡状况进行对比,突出了国家统一和民生疾苦的双重主题,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人在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渴望时,也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颠沛流离,亲身经历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黄河北岸和黄河西岸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君王的忠诚。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