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1)诗词赏析14

关键词“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出自宋代诗人白玉蟾的《道法九要·传戒》,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的意思及出处

原文

《道法九要·传戒》

宋·白玉蟾

戒者防非止恶之堤,

法者治世度人之要。

传时须在乾坤力,

便透三清入紫微。

作者简介

白玉蟾,本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南宋道士、诗人、书画家,南宗五祖之一,他博学多才,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尤其在道教方面有深厚造诣,对后世道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戒律是防止错误和制止邪恶的堤防,

法术是治理世间和度化众生的关键。

传授戒律时必须借助乾坤之力,

这样才能穿透三清之境,直达紫微大帝的居所。

释义

在这首诗中,白玉蟾强调了戒律和法术在道教中的重要性,戒律是修行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能够防止他们犯错和陷入邪恶,而法术则是道教修行者用来治理世间和度化众生的工具,在传授戒律时,需要借助乾坤之力,即天地间的自然力量,这样才能确保戒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这也暗示了修行者必须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领悟和传授更高深的道教知识。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比戒律和法术的作用,白玉蟾展现了道教修行者对于道德规范和修行方法的重视,他也通过“乾坤力”和“三清入紫微”的意象,表达了道教修行者对于天地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哲学意味,展现了白玉蟾深厚的道教造诣和文学才华。

创作背景

白玉蟾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玉蟾深感道教修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推动道教的发展,为世人提供一条修行解脱的道路,他创作了这首诗来强调戒律和法术在道教修行中的重要性,并鼓励修行者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这首诗也反映了白玉蟾对于天地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追求,以及他对于道教修行者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修行方法的深刻认识。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