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上一句是什么?

10个月前 (12-21)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警世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上一句是什么?

唐·吕岩(吕洞宾)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后被道教奉为八仙之一,通称“吕洞宾”,吕洞宾原为儒生,40岁遇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吕洞宾游历四方,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传“天遁剑法”予岳飞,吕洞宾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和道教经典中,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人物。

译文

那二八芳龄的少女,体态轻盈柔美如同酥油,她们腰间若带着利剑,足以斩断凡人的情欲,虽然表面上看不到人头落地的血腥,但暗地里却能让人的骨髓枯竭,精神萎靡。

释义

这首诗以“二八佳人”为引子,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揭示了美色与欲望对人心的腐蚀作用,诗中“体似酥”形容女子体态柔美,而“腰间仗剑斩凡夫”则是以剑为喻,暗指美色如同锋利的剑,能够斩断人的凡心俗念,使人陷入无尽的欲望深渊,最后一句“暗里教君骨髓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腐蚀作用的深远影响,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并无大碍,但实际上已经对人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美色与欲望对人心的危害,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美色比作锋利的剑,形象地描绘了其对人心的腐蚀作用,诗人也通过“暗里教君骨髓枯”这一警句,提醒人们要警惕美色与欲望的诱惑,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坚定,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视。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其一生致力于传播道教思想和文化,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四方、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为了警示世人不要沉迷于美色与欲望而创作的,在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通过这首诗,吕洞宾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美色与欲望的危害,从而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坚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