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的释义

9个月前 (12-24)诗词赏析23

诗词原文

鹧鸪天·桂花

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的释义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桂花色淡而体态轻盈,性情高洁又远离尘嚣,只留下那浓郁的芳香,它并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它本身就是花中的第一流,梅花一定会妒忌它,菊花也会羞于与它争艳,桂花在中秋时节盛开,独占群芳之首,从梦中醒来,依然能听到画楼上传来的钟声,仿佛那桂花的香气随风飘荡,撼动了海山的风。

释义

这首词以桂花为题,通过对桂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上片着重描写桂花的色淡香浓、体态轻盈和性情高洁,下片则通过与其他花卉的比较,进一步突出桂花的独特之处,并以“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作结,既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深情厚爱,又增添了词作的意境和韵味。

赏析

这首词以桂花为吟咏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将桂花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中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桂花与其他花卉进行对比,突出了桂花的独特之处,作者还通过“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等句,将桂花的香气与画楼钟声、海风山浪等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超凡入圣的意境,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深情厚爱,又寄托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李清照中年以后的作品,她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等人生变故,心境变得孤独而深沉,在这样的背景下,她通过对桂花的赞美和吟咏,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桂花的高洁和清香,成为了她心灵深处的一抹亮色,也是她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精神寄托。

“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