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官轻史不录,后世孰称紧。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5)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史叹

官轻史不录,后世孰称紧。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官轻史不录,后世孰称紧。

青史如天高,片言难镌镂。

英雄皆入传,竖子亦名世。

何如学臧仓,但说君之过。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体,刻琢精丽,后独辟蹊径,以诗讥讽朝政,揭露官场的黑暗,诗作风格慷慨豪放,多抒发忧愤之情,词风粗豪婉约兼有,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等。

译文

官职卑微史书不会记载,后世谁又能知道谁是重要人物呢?青史如同天空一般高远,一句话难以在上面留下痕迹,英雄豪杰都能入传,就连那些小人也能名垂后世,既然这样,还不如学习臧仓,只说君主的过错,或许还能留下点名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史书记录标准的批判,诗人认为,史书往往只记载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而官职卑微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和贡献也难以被记载,他也讽刺了那些虽然行为不端但也能名垂后世的小人,诗人提出一种讽刺性的建议,即学习臧仓(古代以善进谗言著称的人),通过说君主的过错来博取名声。

赏析

这首诗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和史书记录标准的弊端,诗人通过对比英雄豪杰和小人在史书中的地位,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他也通过提出学习臧仓的建议,进一步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荒诞,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讽刺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刘克庄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南宋时期,社会风气败坏,官场腐败严重,史书记录也往往被权贵所操控,刘克庄作为一位有正义感的文学家,对这种现象深感不满,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史书记录标准的批判,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官轻史不录,后世孰称紧。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