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蹑屩担簦不厌频,治安有策上严宸。的解释

9个月前 (12-26)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上严宸

蹑屩担簦不厌频,治安有策上严宸。的解释

宋·陆游

蹑屩担簦不厌频,治安有策上严宸。

空言无补时难遇,实学相辉道自新。

圣主忧勤初不忘,群贤献纳岂无因。

小臣自愧才疏浅,欲把微诚寄尺笺。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穿着草鞋,背着行囊,我不嫌频繁地奔波,

心中装着治理国家的策略,要向朝廷进言。

空谈无法弥补时局的艰难,难以遇到明君,

真正的学问和才能,才能使国家焕然一新。

圣明的君主始终不忘忧国忧民,

贤臣们的进言献策,又怎会没有原因。

我作为小臣,自愧才疏学浅,

只想把微薄的忠诚,寄托在这尺笺之上。

释义

“蹑屩担簦不厌频”描绘了诗人不辞辛劳、频繁奔波的形象;“治安有策上严宸”表达了诗人有治国安邦的策略,希望呈献给朝廷的决心。“空言无补时难遇,实学相辉道自新”强调了空谈无益,真正的学问和才能才能推动国家进步;“圣主忧勤初不忘,群贤献纳岂无因”则赞美了圣明君主和贤臣们的努力,最后两句,诗人自谦才疏学浅,但仍愿将忠诚寄托于文字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表达其忧国忧民情怀和忠诚之心的佳作,诗中,陆游以“蹑屩担簦”的形象,展现了自己不畏艰难、频繁奔波的精神,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他深知空谈无益,只有真正的学问和才能才能推动国家进步,因此他强调“实学相辉道自新”,他也对圣明君主和贤臣们的努力表示了赞美和敬仰,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才疏学浅,但仍愿将忠诚寄托于文字之中的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外患内忧并存的年代,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却屡遭排挤、罢黜,他始终不忘忧国忧民,多次上书言事,提出治国安邦的策略,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朝廷的忠诚之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进言,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蹑屩担簦不厌频,治安有策上严宸。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