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粉痕香晕雨初乾,惆怅芳心怯晓寒。上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6)诗词赏析24

诗词原文

菩萨蛮·粉痕香晕雨初乾

粉痕香晕雨初乾,惆怅芳心怯晓寒。上一句是什么?

粉痕香晕雨初乾,惆怅芳心怯晓寒。

欲起还慵懒,妆成更细看。

玉钗斜照影,云鬓半垂鬟。

心事知多少,空余泪满衫。

作者及朝代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脸上的脂粉痕迹和香气在雨后初晴时渐渐消散,心中充满了惆怅,清晨的寒意让芳心感到害怕,想要起身却又感到慵懒无力,化好妆后又仔细地端详自己,玉钗斜插在发间映照出身影,云鬓半垂着发鬟,心中的事情有多少呢?只剩下泪水沾满了衣衫。

释义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女子雨后的情态,她粉面含春,香气袭人,但心中却充满了惆怅和不安,清晨的寒意让她感到害怕,想要起身却又无力,化好妆后又仔细地端详自己,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玉钗和云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她的美丽和哀愁,她心中的事情无法言说,只能化作泪水沾满衣衫。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上片通过“粉痕香晕”和“惆怅芳心”等词句,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外貌和内心情感,下片则通过“玉钗斜照影”和“云鬓半垂鬟”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她的美丽和哀愁,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纳兰性德在描写自己或身边某位女子的情感经历,纳兰性德一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失恋和离别的痛苦和惆怅,这首词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位生活在清朝初年的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粉痕香晕雨初乾,惆怅芳心怯晓寒。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