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的解释

9个月前 (12-26)诗词赏析19

这首包含关键词“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的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隆基(唐玄宗)的《平胡》,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的解释

《平胡》

唐·李隆基

胡寇侵地界,汉兵远塞垣。

宵烽交燧火,晓战逐胡尘。

箭尽弓弦断,蹄残马踣奔。

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

作者简介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之世——开元盛世,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唐王朝的边疆,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尽管在政治上有过失,但李隆基在文学和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译文

胡人的军队侵犯了我们的领土,汉朝的军队在遥远的边塞守卫,夜晚的烽火与燧火交相辉映,清晨的战斗追逐着胡人的尘土,箭矢用尽,弓弦断裂,马蹄残破,战马跌倒奔跑,一定要擒获颉利可汗,才打算消灭烧当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军队与胡人军队之间的激烈战斗,诗中通过“宵烽交燧火,晓战逐胡尘”等句,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而“箭尽弓弦断,蹄残马踣奔”则进一步突出了战斗的惨烈程度,最后两句“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唐朝军队的英勇和决心,诗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同时也透露出对战争的残酷和无奈,诗人通过“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等句,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同时也展现了唐朝军队的威武和强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与周边民族的战争有关,在唐朝时期,边疆地区经常受到胡人和其他民族的侵扰和侵犯,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唐朝军队经常与这些民族进行战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坚定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时期边疆地区的战争形势和唐朝军队的英勇形象。

《平胡》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朝军队的英勇和决心,也反映了唐朝时期边疆地区的战争形势和诗人的爱国情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