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海上松楸覃雨露,日边剑舄拥风云。的释义

9个月前 (12-27)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海上松楸覃雨露,日边剑舄拥风云

海上松楸覃雨露,日边剑舄拥风云。的释义

出自:明代·杨慎《送张助甫还京》

全诗如下:

海上松楸覃雨露,日边剑舄拥风云。

金台骏骨今何在,玉垒浮云自古闻。

此去蟾宫应不远,归来鳌禁定平分。

他年若访求羊径,应记当年种柳人。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光禄寺卿,谥号“文宪”。

译文

海边的松树和梓树蒙受着雨露的滋润,京城边上的剑和鞋履则伴随着风云变幻,黄金台上招贤的骏马之骨如今在哪里?玉垒山的浮云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你这次前往京城应该离成功不远了,归来后定能在朝廷中占据重要地位,将来如果你来探访我的隐居之处,应该会记得当年那个种柳树的人吧。

释义

首联“海上松楸覃雨露,日边剑舄拥风云”以自然景象比喻张助甫的才华和遭遇,松楸(松树和梓树)象征坚韧不拔,雨露则象征朝廷的恩泽;剑舄(剑和鞋履)则代表武士的英勇和仕途的显赫,风云则象征变幻莫测的政治局势,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历史典故和想象,表达了对张助甫未来仕途的期许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是杨慎送别友人张助甫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期许,首联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张助甫的才华和遭遇,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又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历史典故和想象,将友人的未来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尾联则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慎被贬谪至云南永昌卫期间,当时,他的好友张助甫即将返回京城,杨慎便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他的送别之情和美好祝愿,在诗中,杨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又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海上松楸覃雨露,日边剑舄拥风云。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