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谁将琼琯吹霞。柳花飞过东家。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7)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谁将琼琯吹霞。柳花飞过东家。下一句是什么?

题目:《春景》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谁将琼琯吹霞起,柳花飞过东家。

燕子归来春社近,桃花开遍水村涯。

风吹绿涨溪桥柳,雨润红添屋角花。

好景当前须尽醉,明朝又是落梅花。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或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是宋代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是谁用美玉制成的笛子吹起了绚丽的云霞?柳絮随风飞舞,飘过了东邻的院落,燕子归来,预示着春社的日子已近,桃花盛开,遍布了水边的村庄,春风吹拂,溪水上涨,溪桥边的柳树更加翠绿;春雨滋润,屋角的花朵更加红艳,眼前如此美好的景色,应当尽情沉醉其中,因为明天,梅花又将凋落,春光易逝。

释义

“谁将琼琯吹霞起,柳花飞过东家”两句,以问句开篇,富有想象力地描绘了春日里柳絮飞舞、云霞绚烂的景象,琼琯(美玉制成的笛子)吹霞,既是对音乐美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后文则继续展开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溪水上涨、屋角花红,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景,通过“琼琯吹霞”、“柳花飞过”、“燕子归来”、“桃花开遍”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问句开篇,既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增添了诗句的韵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创作背景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赵师秀却以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将其化为诗句,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里,面对眼前的美景,有感而发,创作而成,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体现了他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怀。

“谁将琼琯吹霞。柳花飞过东家。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