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处艰。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12-30)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咏水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处艰。全诗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处艰。

穿岩透石去,不舍日夜间。

浪涌千堆雪,声震万壑山。

终流归大海,壮志未曾闲。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这水有着不屈不挠的傲骨,千百年来历经艰难险阻,它穿岩透石,不舍昼夜地向前流淌,浪花涌起如同千堆白雪,声音震撼着万壑山川,它流入大海,其壮志从未停歇。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水的描绘,赞美了水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首句“此水有傲骨”直接点出水的品格,次句“千秋出处艰”则揭示了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具体的描绘,展现了水穿岩透石、浪涌声震的壮观景象,以及它最终流入大海的壮志豪情。

赏析

这首诗以水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诗人以“傲骨”形容水,赋予了水以人的品格,使水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人通过“穿岩透石”、“浪涌千堆雪”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水的力量和气势,进一步突出了水的傲骨精神,诗人以“终流归大海,壮志未曾闲”作结,既表达了水最终汇入大海的归宿,又寓意着人的壮志和追求永无止境。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借水抒怀,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通过赞美水的傲骨和壮志,诗人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殷切期望。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处艰。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