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轩中之乐兮乐无央。的解释

9个月前 (12-31)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远游

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轩中之乐兮乐无央。的解释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浮萍遇水而成澜兮,随风波而流荡。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惘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高士。

登昆仑而四望兮,心飞扬而逸荡。

日月递照兮,时不可淹。

翼遥遥其左右兮,终飘忽而无成。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悁傺而烦冤兮,独穷困乎南鄙。

凌万顷之茫然兮,下陵高之峥嵘。

乘螭龙以游遨兮,驾鸾凤而上征。

集重阳之清浊兮,丰隆侔其前。

览物华之阜盛兮,纷瑰丽而独殊。

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

蹑飞鸾以登遐兮,求轩辕于重冥。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重曰:

春秋忽其不淹兮,草木郁其荣悴。

何寿夭之不齐兮,乃遂逢此百罹。

皇天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凌万顷之江波兮,济昆仑之崇山。

飞廉迅疾而不能追兮,景行行止而不休。

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愗。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轩中之乐兮,乐无央。

忧中思兮,心怆悢。

欲释悒而安怀兮,犹未晤也。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俳徊。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由于贵族子兰等人的排挤和诽谤,他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在流放过程中投江自尽,以身殉国,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悲愤,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折下琼枝作为佩饰啊,以金粟为食粮。

轩中的音乐啊,快乐无边无际。

释义

“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描述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他折下珍贵的琼枝作为佩饰,以金粟为食,象征着他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轩中之乐兮,乐无央”则表达了诗人在轩中享受音乐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无穷无尽的。

赏析

这两句诗是屈原《远游》中的一部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通过折琼枝、餐金粟等意象,诗人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高洁美好的世界,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轩中音乐的快乐也反映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深刻的内涵。

创作背景

《远游》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首长诗,反映了诗人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悲愤,在诗中,屈原通过描绘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表达了他对楚国未来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也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是屈原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轩中之乐兮乐无央。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