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7564页
伯玉知非的成语解释
9个月前 (12-23)18
伯玉知非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故事,指春秋时卫国大夫蘧伯玉在五十岁时知道自己四十九岁时的错误,后用以形容人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能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强调自我反省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
伯埙仲篪的成语解释
9个月前 (12-23)21
伯埙仲篪的成语解释是指兄弟和睦,也形容人们互相配合,彼此呼应,像伯牙子期弹琴奏篪一样和谐默契。“伯”指哥哥,“埙”是古代用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仲”指弟弟,“篪”是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的吹奏乐器。...
伯乐相马的解释
9个月前 (12-23)22
伯乐相马是指古代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伯乐能够通过观察马的体态、毛色、神态等方面,准确判断其是否为千里马。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善于识别、选拔和推荐人才的人或方法,强调在识别和选拔人才时需要具备独到的眼光和经验。...
迂疏惭琐琐,许与独渠渠。的解释
9个月前 (12-23)16
诗词原文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唐·白居易自识君以来,与君语甚欢,与君同登科,与君同为官,与君相游处,与君相保欢,及今君去后,从此出门难,迂疏惭琐琐,许与独渠渠,他日二千里,无书来问吾,作者及朝代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宪府叨新渥,京华会卜居。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3)17
诗词原文卜居京华唐·韦应物宪府叨新渥,京华会卜居,静街尘未动,晓署日初舒,树绕新居密,水通故吏疏,升沉不改故,鬓发已应疏,作者及朝代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
寄语往来荆广客,鬼门关在郁林西。的解释
9个月前 (12-23)14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沈佺期的《过鬼门关》,下面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过鬼门关》唐·沈佺期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霜雪,人家识岁寒,夜魂随梦去,晓泪逐行干,寄语往来客,鬼门关在郁林西,作者简介:沈佺期,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
恶名辨正可无疑,已有金华学士题。上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3)16
诗词原文辨正恶名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恶名辨正可无疑,已有金华学士题,千载是非终有定,一时毁誉岂为奇,浮云聚散成今古,流水高低自东西,莫向人间争宠辱,百年心事付沙堤,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
伯劳飞燕的解释
9个月前 (12-23)14
伯劳飞燕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景,伯劳”和“飞燕”都是候鸟,一个东去一个西飞,永无相见之期,因此常被文人用来抒发离愁别绪,形容夫妻、情人或亲朋好友间的离别之情,寓意着难以再见的哀愁。...
伯歌季舞的解释
9个月前 (12-23)19
伯歌季舞是一个成语,形容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和睦快乐的生活情景。它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幸福,常用于赞美家庭和睦或形容兄弟姐妹间深厚的感情。...
戏拈当日颜良案,两足何堪踏两舟。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3)14
诗词原文关云长五关斩将图明·唐寅赤兔追风踏千里,青龙偃月映霜秋,戏拈当日颜良案,两足何堪踏两舟,作者及朝代作者: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朝代:明朝作者简介唐寅生于明朝成化六年(1470年),逝于嘉靖二年(1524年),江苏苏州人,他才华横溢,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