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万善皆由一念基,学能自悟不妨迟。的解释

8个月前 (01-09)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修身悟道

万善皆由一念基,学能自悟不妨迟。的解释

朝代:宋

作者:释宗杲

万善皆由一念基,学能自悟不妨迟。

但将心事无挂碍,便是人间好岁时。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僧人,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深研佛法,广传佛教,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释宗杲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文,其诗作多富含禅理,引人深思。

译文

所有的善行都是由内心的一念所起,学习佛法能够自我领悟,即使晚一些也不妨碍,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障碍,那么每一天都是人间的好时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悟道的看法,他认为,人的所有善行都源于内心的念头,而学习佛法、领悟禅理则需要靠自己的内心去体悟,不必急于求成,只要心中保持清净无碍,不被外物所扰,那么每一天都能过得充实而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作者通过“万善皆由一念基”一句,强调了内心念头的重要性,认为人的善恶行为都源于内心的想法,而“学能自悟不妨迟”则表达了作者对修行悟道的看法,认为学习佛法需要靠自己的内心去领悟,不必急于求成,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收获,最后两句“但将心事无挂碍,便是人间好岁时”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清净无碍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障碍,就能过上充实而美好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宗杲晚年时期,此时他已经在佛法和禅宗方面有了深厚的造诣,对修行和悟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修行和悟道的看法,鼓励人们要内心清净、无挂无碍,才能过上真正美好的生活,这首诗也反映了释宗杲作为禅宗高僧的修行理念和人生哲学。

“万善皆由一念基,学能自悟不妨迟。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