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底事东君悭送暖,一春都付冥冥。的解释

7个月前 (01-23)诗词赏析27

诗词原文

春怨

底事东君悭送暖,一春都付冥冥。的解释

宋·杨万里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底事东君悭送暖,一春都付冥冥。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追赠谥号“文节”。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亦有吟咏风月、题材狭窄之作,他的文则赋役沉重、剥削残酷的现实,表达了爱国忧时之情,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译文

细雨丝丝仿佛想要将春天网住,黄昏时分落花满地一片狼藉,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花儿凋谢后青涩的杏子初生,燕子迟迟不归春意已晚,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水边,杏花也带着寒意,为何春天的神(东君)吝啬于送来温暖,整个春天都笼罩在阴郁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美好易逝的惋惜之情,诗中“小雨丝丝欲网春”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细雨试图留住春天的情景;“底事东君悭送暖,一春都付冥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未能充分展现其温暖与美好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美好易逝的深深惋惜,诗中“小雨丝丝欲网春”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细雨赋予了留住春天的意愿,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而“底事东君悭送暖,一春都付冥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未能充分展现其温暖与美好的遗憾,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些变故或挫折,对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春天作为一年四季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往往被诗人用来寄托对生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春天的短暂和易逝也让诗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无奈,在这首诗中,杨万里通过描绘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时间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眷恋。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包含了“底事东君悭送暖,一春都付冥冥”这一名句,但整首诗并非完全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而是融合了多种意象和情感,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春天画卷,由于历史久远和文献资料的缺乏,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意图已难以考证,以上解读仅为一种可能的解读方式。

“底事东君悭送暖,一春都付冥冥。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