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的释义

5个月前 (01-23)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长安道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的释义

唐·韦庄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碧瓦朱甍照城郭,飞阁流丹横紫陌。

四方窈窕皆佳丽,花下煌煌列金翠。

凤箫声断横江暮,鸾舆影灭斜阳里。

豪客争名暗斗新,满城丝管尽纷纶。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多反映战乱离乱和社会现实,词则多写个人情感,风格清丽,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豪富之家在长安街头买酒,一夜之间建起高楼百尺,碧绿的瓦片、红色的屋脊映照着城市,高耸的楼阁和绚丽的色彩横跨在繁华的街道上,四面八方都是美丽的女子,花丛下闪耀着金银珠宝的光芒,傍晚时分,凤箫声断,横江之上暮色苍茫,鸾舆(帝王的车驾,此处泛指贵族车马)的影子在斜阳中消失,豪客们为了争名夺利暗中争斗,满城都是丝竹管弦的喧闹声,他们也在笑谈长安这个名利场,只见红尘中有一半是马蹄翻飞。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和豪客们的争名夺利,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奢靡风气和人们对名利的追求,诗中既有对长安城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名利场中人们心态的讽刺和批判。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长安道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长安城的繁华与喧嚣,诗的前半部分通过“豪家沽酒”、“高楼百尺”、“碧瓦朱甍”等意象,生动地刻画了长安城的富丽堂皇和豪奢之风,后半部分则通过“豪客争名”、“满城丝管”等描写,揭示了名利场中人们的争斗和喧嚣。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对长安这个名利场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诗人通过“笑”字,表达了对名利场中人们盲目追求名利的嘲笑和无奈,而“红尘半是马蹄翻”则形象地描绘了名利场中人们忙碌奔波、争名夺利的场景,进一步增强了讽刺效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唐代长安城繁华景象的怀念和赞美,也寄托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他通过描绘长安城的豪奢之风和名利场中人们的争斗,揭示了唐代社会的弊端和人们的盲目追求,诗人也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对名利场中人们盲目追求名利的嘲笑和无奈。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