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并溪的皪梅花树,已带明年春事还。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1-24)诗词赏析24

诗词原文

梅花先春

并溪的皪梅花树,已带明年春事还。上一句是什么?

宋·杨万里

并溪的皪梅花树,已带明年春事还。

玉立风前无俗韵,香浮月下有清欢。

枝头点点凝霜雪,树底层层积岁寒。

莫道此花容易看,孤标元自不凡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主战派人物,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巧奇特,风格幽默诙谐,并善于从民间口语中提炼出自然流畅、生动有趣的语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诚斋体”。

译文

溪边那棵光彩照人的梅花树,已经预示着明年的春天即将回归,它玉立于风中,毫无俗气之韵,月光下香气浮动,带来清雅的欢愉,枝头点点梅花如同凝结的霜雪,树底层层枝叶积累了岁月的严寒,不要说这梅花容易欣赏,它那孤高的品格本来就与众不同,值得细细品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溪边一棵梅花树的美丽景象,通过梅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中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格,以及它在严寒中依然绽放的坚韧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其独特品格的赞赏。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高洁,首联“并溪的皪梅花树,已带明年春事还”直接点题,以梅花预示春天的到来,富有诗意和想象力,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品格,通过“玉立风前无俗韵”和“香浮月下有清欢”等句,展现了梅花的高雅和清幽,尾联则通过“莫道此花容易看,孤标元自不凡看”等句,强调了梅花的独特品格和非凡之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在游历山水,或是在家中闲居,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意象,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杨万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和对其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杨万里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并溪的皪梅花树,已带明年春事还。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