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蒲牙出水荷钱小,一笑相看两白头。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池上

蒲牙出水荷钱小,一笑相看两白头。全诗是什么?

宋·晁补之

小雨轻风落楝花,

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

蒲牙出水荷钱小。

夕阳芳草见游蛙,

一路东来慵意挂。

晚风池畔淡荷香,

一笑相看两白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作者简介

晁补之自幼聪敏好学,才思敏捷,与苏轼关系尤为密切,深受苏轼赏识,他的文学创作广泛,诗词文赋皆有成就,尤其在词的创作上,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晚年因仕途不顺,转而寄情山水,作品中常流露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之情。

译文

细雨轻风拂过,楝花纷纷飘落,细红的花瓣如同雪花般点缀在平坦的沙地上,沿着江村的小路,两旁是槿篱和竹屋,池塘中蒲草刚刚抽出嫩芽,荷叶也还小巧如钱,夕阳西下,芳草间可见游蛙跳跃,我一路向东而来,心中满是慵懒之意,晚风吹过池塘边,淡淡的荷香扑鼻而来,我们相视一笑,彼此都已两鬓斑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乡村小路上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淡泊,诗中“蒲牙出水荷钱小”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初夏时节池塘中蒲草与荷叶的生机勃勃;“一笑相看两白头”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或伴侣)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岁月的沧桑。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前两句通过“小雨轻风”、“细红如雪”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中间两句则通过“槿篱竹屋”、“蒲牙出水”等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后两句则以“夕阳芳草”、“淡荷香”和“两白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晁补之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心生厌倦,转而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在乡村的漫步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对人生的沧桑和友情的珍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将这些感受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蒲牙出水荷钱小,一笑相看两白头。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