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渔父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全诗是什么?

作者:屈原

朝代:战国(楚国)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人之滔滔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不肯餔啜糟与醨”一句,虽非全诗开篇或结尾之句,但为渔父劝屈原随世浮沉之言,体现了屈原的高洁之志。)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的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如贾谊、李白、李商隐、苏轼、辛弃疾等。

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江湖间游荡,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他而去,唱道:“沧浪的水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于是离去,不再同屈原说话。

释义

本段对话通过渔父让屈原“与世推移”、随其流扬其波的主张和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要保持自己高洁品格的宣言,两种思想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屈原的高尚人格。

赏析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角色,作者设计这一人物作为与屈原进行比较的对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不逃避,而是坦然地面对、接受,然后处之泰然,渔父的形象,体现的是道家哲学中顺应自然、远离争斗、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的思想,是中国古代“逸民”或“隐士”的典型。

创作背景

《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的说法,大致是这样的: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一天,他来到了沅江边上,在一个僻静的乡野之处,偶遇一渔父,渔父见他面容憔悴、神色黯淡,便主动与他交谈,遂有此番对话,这次偶遇,渔父的话对屈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则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听了他的这番话,便悠然离去,不再与屈原多话,只在江上唱起几句沧浪歌,歌声在江面上回荡着,渐行渐远,屈原则站在原地,目送渔父远去,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偶遇,对屈原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打击,他深感自己的孤独与无助,也更加坚定了他坚守节操、宁死不屈的决心。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