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渔父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全诗是什么?

作者:屈原

朝代:战国(楚国)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人之滔滔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不肯餔啜糟与醨”一句,虽非全诗开篇或结尾之句,但为渔父劝屈原随世浮沉之言,体现了屈原的高洁之志。)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的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如贾谊、李白、李商隐、苏轼、辛弃疾等。

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江湖间游荡,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他而去,唱道:“沧浪的水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于是离去,不再同屈原说话。

释义

本段对话通过渔父让屈原“与世推移”、随其流扬其波的主张和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要保持自己高洁品格的宣言,两种思想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屈原的高尚人格。

赏析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角色,作者设计这一人物作为与屈原进行比较的对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不逃避,而是坦然地面对、接受,然后处之泰然,渔父的形象,体现的是道家哲学中顺应自然、远离争斗、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的思想,是中国古代“逸民”或“隐士”的典型。

创作背景

《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的说法,大致是这样的: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一天,他来到了沅江边上,在一个僻静的乡野之处,偶遇一渔父,渔父见他面容憔悴、神色黯淡,便主动与他交谈,遂有此番对话,这次偶遇,渔父的话对屈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则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听了他的这番话,便悠然离去,不再与屈原多话,只在江上唱起几句沧浪歌,歌声在江面上回荡着,渐行渐远,屈原则站在原地,目送渔父远去,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偶遇,对屈原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打击,他深感自己的孤独与无助,也更加坚定了他坚守节操、宁死不屈的决心。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