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寒城刁斗秋无警,平野禾麻岁自丰。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秋望

寒城刁斗秋无警,平野禾麻岁自丰。出自哪首诗?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寒城刁斗秋无警,平野禾麻岁自丰。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梦阳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李梦阳(1473年-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甘肃庆阳,后徙居河南扶沟,明代文学家、诗人,他是“前七子”之一,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对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梦阳的诗风雄浑豪放,语言质朴自然,是明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译文

黄河水环绕着古老的汉宫城墙,河面上秋风萧瑟,雁阵成行,远行的游子路过濠水,追逐着那如野马般奔腾的思绪;将军则紧握弓箭,准备射向那象征侵略的天狼星,寒冷的边城中,刁斗(古代军中巡夜报更的器具)在秋天里不再响起警报,广袤的田野上,庄稼年年丰收,我虽自比为塞上的长城,却只能空怀壮志,镜中照见的,已是斑白的鬓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边塞的宁静景象,黄河、秋风、雁行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寂寥的画面,诗人通过“客子”与“将军”的形象,表达了对边疆安宁的欣慰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边塞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前两句以黄河、秋风、雁行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客子”与“将军”的对比,既表现了边疆的安宁,也隐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哀,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作结,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中期,当时边疆相对安定,但国家内部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李梦阳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学家和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边疆安宁的欣慰,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使诗歌既有壮阔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内涵。

“寒城刁斗秋无警,平野禾麻岁自丰。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