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垂白商於原下住,儿孙共死一身忙。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27)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垂老别

垂白商於原下住,儿孙共死一身忙。上一句是什么?

唐·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垂白商於原下住,儿孙共死一身忙。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尝。

垂老孤无依,官军犹未还。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四野的战争尚未平息,我已垂老却不得安宁,子孙们在战场上尽皆阵亡,我又何必独自保全性命!扔掉拐杖出门去,同行的人都为我辛酸,庆幸牙齿完好无缺,可叹的是骨髓已经枯竭,男儿既然披上铠甲出征作战,也就只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了,老妻睡在路上哭着为我送行,天气寒冷,衣衫单薄,谁能想到这是诀别呢?姑且还为她再赶制寒衣吧!我到了商州於原荒凉的原野,和儿孙们一同死去,这一身就算忙完了,人生无家可归就别再想祭祖先,垂老之人孤独无依,官军仍然未回还,更何况秦兵耐苦战,被驱赶着与鸡狗一样,尽管长官也有慰问,但士兵怎敢陈述冤情?就像今年冬天,仍然没有停止征发关西士兵,州县的长官急于索取租税,租税从哪里去出呢?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战斗死亡埋没在荒草间,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哭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在战乱中被迫与老妻诀别、投军参战的悲惨故事,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控诉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赏析

《垂老别》是杜甫“三别”之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全诗通过对话和叙述,生动地刻画了老翁、老妻在生离死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复杂心理,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破坏,诗中“垂白商於原下住,儿孙共死一身忙”一句,既是对老翁晚年生活的写照,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露,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将个人的不幸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当时杜甫弃官入川,途经洛阳时,目睹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悲愤难平,于是写下了这组反映人民疾苦的“三别”诗。《垂老别》便是其中之一,它真实地记录了战乱时期一位老人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垂白商於原下住,儿孙共死一身忙。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