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断肠妻独泣,寒云惨色水空流。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思亲
唐·李中
慈母断肠妻独泣,寒云惨色水空流。
庭前花落无人问,门外鸟啼非好秋。
旧里酒樽经月满,故园花木隔年愁。
几回欲寄相思字,夜夜寒灯独上楼。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曾官淦阳宰,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慈爱的母亲因思念而心碎,妻子独自哭泣;寒冷的天空中云朵黯淡无光,河水默默地流淌,仿佛也在哀悼,庭院中的花儿凋落,无人问津;门外的鸟儿啼叫,却不再是那个美好的秋天,家中的酒樽已经积满了灰尘,整整一个月都无人碰触;故乡的花木,隔着岁月,更添几分愁绪,多少次想要写下思念的文字,却只能在每个寒冷的夜晚,独自登上高楼,面对孤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首联“慈母断肠妻独泣,寒云惨色水空流”直接点出主题,通过慈母与妻子的悲伤,以及自然景象的凄清,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颔联和颈联进一步通过庭前花落、门外鸟啼、旧里酒樽、故园花木等意象,强化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表达思念却无从说起的无奈,只能独自面对寒灯,寄托哀思。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场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情感,又有生动的画面感,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如“寒云惨色”与“水空流”的对比,以及“庭前花落”与“门外鸟啼”的象征,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诗人可能因战乱或其他原因与亲人分离,长期无法相见,内心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的情感状态和生活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