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3-02)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宴郑参卿山池

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的意思及出处

唐·卢照邻

岩岫耸寒色,精庐向碧烟。

鸣钟临水寺,送客到渔船。

积石通山气,开池引涧泉。

竹声先觉雨,池影自摇天。

羽盖徒来往,金樽空满前。

何当同逸兴,吟登旃檀阁;

醉倚王家玳瑁筵,莫教弦管咽。

作者及朝代

作者:卢照邻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其作品辞藻富赡,内容广阔,意境新奇,风格雄浑奔放,富有浪漫气息,但因仕途坎坷,晚年身患恶疾,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颍水自杀,终年四十岁。

译文

岩石山峦间寒气逼人,精美的屋舍隐于碧绿云烟之中,寺庙里钟声悠扬,响彻水面,我送朋友直到他登上渔船,堆积的岩石连通着山间的气息,开凿的池塘引来山涧清泉,竹林中先有雨声沙沙,池塘中倒映着摇曳的天空,车盖般华丽的羽饰车驾来来往往,金樽美酒却空置在眼前无人享用,何时能与你一同抒发逸兴,吟诵着登上那旃檀阁;醉倒在王家那镶嵌着玳瑁的宴席之上,不要让音乐声变得哀伤。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宴饮于郑参卿山池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宴饮氛围的营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透露出诗人对仕途不顺、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和宴饮场景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岩岫耸寒色,精庐向碧烟”等句,将山池的自然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通过“鸣钟临水寺,送客到渔船”等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在宴饮场景中,“羽盖徒来往,金樽空满前”等句则透露出一种空虚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慨,而“吟登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照邻在宴饮郑参卿山池时所作,当时,卢照邻仕途不顺,生活困顿,而郑参卿则是一位地位显赫的官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宴饮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诗人对仕途不顺、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卢照邻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