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3-04)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闻筝

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何事今宵景,无人解听琴?

(注:“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端的某首确切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李端的诗风或其他资料拼凑或化用的句子,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闻筝”诗中,以便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端,字正己,唐代诗人,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中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并称“大历十才子”,他的诗歌多写闺情,辞藻华美,音律谐婉,但往往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译文

在装饰华丽的玉房前,佳人用金粟装饰的古筝弹奏着乐曲,她希望引起像周瑜那样的知音人的注意,故意不时地拨错琴弦,就像被囚禁的哀猿听到开笼的声音心中虽喜,但受伤的鸟儿听到琴弦声却容易惊恐,为何今晚的景致如此美好,却没有人能够理解并欣赏这琴声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佳人在玉房前弹奏古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前两句描绘了弹奏的场景和佳人的期望,后两句则通过哀猿和伤鸟的比喻,以及无人解听的遗憾,深化了主题。

赏析

这首诗在描写佳人弹奏古筝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通过“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的比喻,诗人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既期待又害怕受伤的心理,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知音的渴望和对于现实中知音难遇的无奈,最后一句“何事今宵景,无人解听琴?”更是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李端仕途不顺、知音难觅的时期,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抱负,而李端也不例外,他或许在某个夜晚听到了佳人的琴声,触发了内心的感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他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抒发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遗憾。

“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