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3-06)诗词赏析6

诗词原文

桃源行

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的意思及出处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寻访,只恐流水桃花出洞香。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舟不待君先渡,一到扶桑恨路长。

其中关键句

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的远近;行到青溪尽头,似乎走进另一番天地,竟不见有人家,山峦回环,道路盘旋曲折,正行到水断山穷之处,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开阔平坦的村落,远远看见村头云树笼罩一片,走近方见许多人家,种满鲜花和翠竹,樵夫最初自我介绍他们过去避秦时的姓名,村中的居民也未改变秦代的衣装,居民们一同住在武陵源,还从仙境般的世外天地开辟了田园,月光映照下的松林,格外寂静清幽;斜阳掩映下的桃源村落,一片鸡犬吠鸣,据说有人曾沿溪而上到这里探访,但洞口水边的小路被落花覆盖,不知通向何方,看尽了洞外风光,寻访仙境,我回到船上,沿着来路,穿过桃花林,依然是溪水淙淙,桃花灿烂,我坚信本不是凡尘俗世之人,只恐怕是流水桃花露出仙境的踪迹,泄露了天机,再也找不到它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舟逐水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展现了世外桃源宁静、优美、淳朴的风貌,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仙境的向往和追寻,认为只要顺着流水和桃花的指引,就能找到那片与世隔绝的乐土,无需向渔郎打听路径。

赏析

这首诗以渔舟的行进为线索,逐步展开对桃花源的描绘,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桃花源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诗人也通过描绘桃花源居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一句,不仅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也寓意着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只要心中有追求和信念,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乐土。

创作背景

王维的《桃源行》是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创作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祥和的理想社会,而王维则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这一理想社会进一步具象化和艺术化,王维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因此他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丽和宁静,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