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杳杳日迟迟,路入云峰白犬随。的释义
诗词原文
寻胡隐君
明 · 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山杳杳日迟迟,路入云峰白犬随。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启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元末乱世,早年曾隐居青丘,以教书为生,后因才华出众,被明太祖朱元璋召入朝廷,任翰林编修,高启性格耿直,不善于逢迎,最终因撰写《上梁文》一事被朱元璋猜忌,腰斩于南京,高启的诗风清新自然,才情卓绝,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译文
一路上渡过了一条又一条溪水,一路上欣赏了一片又一片山花,春日的山林幽深而遥远,太阳也缓缓西下,我沿着山路前行,白云缭绕的山峰间,一只白犬紧紧相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友人胡隐君途中的所见所感,前两句“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通过重复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不辞辛劳、一路前行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陶醉,后两句“春山杳杳日迟迟,路入云峰白犬随”则进一步描绘了春日的山林景色和诗人与白犬相伴的温馨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寻友图,诗人通过“渡水”、“看花”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美好,而“春山杳杳日迟迟”一句,则以“杳杳”形容山林的幽深,“迟迟”形容日光的缓慢,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路入云峰白犬随”一句,则以白犬的相随,增添了画面的温馨与生动,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启在寻访友人胡隐君途中所作,胡隐君是高启的好友,隐居山林,远离尘嚣,高启为了寻访这位好友,不辞辛劳地穿越山水,一路上欣赏着自然美景,心中充满了对友情的期待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记录了诗人寻访友人的过程,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