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3-13)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马嵬坡

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出自哪首诗?

唐·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骊山北走胡兵豗,坡下幽魂泣血悲。

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畋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郑畋(约825年-约882年),字台文,荥阳(今河南郑州附近)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以清廉正直著称,在文学上,他的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玄宗回驾杨贵妃已死,夫妻间的恩爱情谊难忘,日月换新天。

这始终是圣明天子该做的事,像陈后主那样与爱妃躲在景阳宫井中,最后又有什么用呢?

骊山北麓的胡兵兵马呼啸而来,坡下埋藏着杨贵妃的幽魂,她在哭泣,血泪斑斑。

忽然回想起明皇西逃时的情景,那隐藏在心底的伤痛和怨恨,又有谁知道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逃难至马嵬坡,被迫赐死杨贵妃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唐玄宗复杂情感的理解和对杨贵妃悲剧命运的同情,诗中“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复杂,首联“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事件的核心,既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怀念,又暗示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因个人的情感而停滞,颔联“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唐玄宗作为“圣明天子”的决断与南朝陈后主的懦弱无能,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内心独白,深化了主题,颈联“骊山北走胡兵豗,坡下幽魂泣血悲”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马嵬坡之变的惨烈,尾联“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感慨和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同情。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人性的温度,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安史之乱紧密相关,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其中马嵬坡之变更是这场动乱的转折点之一,在这场变乱中,唐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赐死了心爱的杨贵妃,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唐玄宗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唐代的历史走向,郑畋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这段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慨。

“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