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淳反朴已难期,依德依仁敢暂违。的释义
诗词原文
归隐
宋·陆游
还淳反朴已难期,依德依仁敢暂违。
林壑久居成野性,衣冠频改负初衣。
青山处处堪埋骨,白发年年欲满头。
莫道此身无用处,会须归去老渔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回归淳朴自然的本性已经难以期望,但我怎敢暂时违背仁义道德的原则呢?长久居住在山林之中,我已经养成了山野之人的习性,频繁更换官职却辜负了我最初穿上儒生衣裳的志向,青山处处都可以作为我埋骨之地,而我的白发却年年增长,快要满头都是了,不要说我这一身没有用处,我终究还是要回到渔矶边去过隐居生活的。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还淳反朴已难期,依德依仁敢暂违”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们难以回归淳朴本性的失望,同时表明自己坚守仁义道德的决心,颔联“林壑久居成野性,衣冠频改负初衣”则通过描述自己长期居住在山林之中养成的山野习性和频繁更换官职却未能实现初衷的遗憾,进一步强化了归隐的愿望,颈联“青山处处堪埋骨,白发年年欲满头”以青山作为埋骨之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同时以白发的增长暗示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尾联“莫道此身无用处,会须归去老渔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归隐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情怀,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诗人通过对比山林与官场、野性与衣冠、生死与归隐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失望和不满,同时也更加向往那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归隐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