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圣朝公道如长在,贱子谋身自有门。的释义

4个月前 (03-21)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杂曲歌辞·行路难

圣朝公道如长在,贱子谋身自有门。的释义

唐·鲍溶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引蝶复引蝉。

今来花落游蜂去,空作春泥更护花。

君不见青云杳杳望不见,白日昭昭非暗投。

皇恩只许住东州,逐臣不得干西谒。

年去年来不自持,白道黄花候归期。

圣朝公道如长在,贱子谋身自有门。

作者及朝代

作者:鲍溶,唐代诗人,字可久,生卒年不详,约唐文宗大和初前后在世,与李端为诗友,有诗名,他的诗风清丽婉约,多抒发个人怀抱及描绘自然景物。

作者简介

鲍溶,生平事迹不详,但可知他活跃于唐代中晚期,与李端等诗人有交往,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有一定的艺术成就,虽然他的名气不如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响亮,但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你看那长安城北的渭桥边,枯木横卧在古老的田野上,它们曾经繁花似锦,吸引着蝴蝶和蝉儿前来嬉戏,如今花儿已落,蜜蜂也离去了,只剩下它们化作春泥守护着新生的花朵,你又看那青云高远望不见尽头,阳光明亮并非暗中投射,皇恩浩荡只允许我住在东州,被贬的臣子不能再去西边求见,年复一年我无法自持,只能在白道和黄花之间等待归期,如果圣朝的公道能够长久存在,我这卑微之人也自有谋生的门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枯木、落花、青云等自然景物,以及诗人自身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坎坷的感慨,他也对圣朝的公道抱有期待,相信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谋生的出路。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前半部分通过枯木和落花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后半部分则通过青云和白日的对比,以及诗人自身的遭遇,表达了对公道和希望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有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鲍溶被贬谪或仕途不顺的时期,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不平,他也对圣朝的公道抱有期待和信念,相信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找到谋生的出路,这种乐观和坚韧的精神正是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圣朝公道如长在,贱子谋身自有门。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