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日暮鸣榔随下濑,夜深归櫂怯中流。全诗是什么?

4个月前 (03-22)诗词赏析10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全诗原文如下:

日暮鸣榔随下濑,夜深归櫂怯中流。全诗是什么?

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日暮鸣榔随下濑,夜深归櫂怯中流。

作者简介

张祜,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遂隐而卒,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译文

孤山寺高耸在碧绿的山峰上,一条小径蜿蜒通向湖心,这里即使不下雨,山也总是湿润的;天空即使没有云彩,湖水也自带着阴郁的气息,断桥上的苔藓因少有人迹而显得干涩,空旷的庭院里落满了深深的花瓣,傍晚时分,渔人敲打船舷的声音随着水流远去;深夜归来,划船的人在中流感到害怕。

释义

此诗描绘了杭州孤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幽静与荒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赏析

首联“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直接点出孤山寺的位置与特色,高耸于碧绿的山峰之上,一条小径通向湖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颔联“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通过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孤山寺所在之地的湿润与阴郁,进一步加深了孤寂的氛围,颈联“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则从细节入手,通过断桥上的荒藓与空院中的落花,描绘出孤山寺的荒凉与破败,尾联“日暮鸣榔随下濑,夜深归櫂怯中流”则以渔人的归舟为线索,通过日暮与夜深的对比,以及“随下濑”与“怯中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归途的艰难与内心的恐惧,进一步强化了孤山寺的孤寂与荒凉。

创作背景

张祜在游历杭州时,被孤山寺的幽静与荒凉所吸引,遂写下此诗,诗中通过对孤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士人阶层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而孤山寺的幽静与荒凉正好符合了这种追求,此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也是一首反映唐代文人心态的佳作。

“日暮鸣榔随下濑,夜深归櫂怯中流。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