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清圆宜静昼,孤花寂寞照馀春。的释义
诗词原文
落花
宋·宋祁
绿树清圆宜静昼,孤花寂寞照馀春。
一庭芳草围新绿,半树残阳澹远尘。
作者及朝代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他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独自撰写《新唐书·列传》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宋祁的诗文亦颇有造诣,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作者简介
宋祁自幼受家庭熏陶,学识渊博,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多种官职,政绩显著,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尤其是史学方面的贡献,使他成为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宋祁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之处,寓情于景,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
译文
绿树成荫,叶片圆润,适宜在这宁静的白昼中静静观赏;一朵孤独的花儿在春末时节默默绽放,映照着即将逝去的春光,庭院中芳草萋萋,一片新绿环绕,而半树夕阳则淡淡地洒落,仿佛能洗净尘世的喧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的自然景象,以及一朵孤独绽放的花儿在夕阳下的静谧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之美的欣赏。
赏析
这首诗以“绿树”和“孤花”为意象,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展现了自然景物的不同风貌,绿树成荫,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旺盛和活力;而孤花寂寞,却在春末时节独自绽放,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孤独之美的独特感悟,诗中的“静昼”和“馀春”等词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宋祁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在春末夏初这个时节,诗人独自漫步于庭院之中,看到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的景象,以及一朵孤独绽放的花儿在夕阳下的静谧之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哀愁和无奈,他将这些自然景物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孤独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