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未安身未立,至今颜巷守箪瓢。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杂居·其五
宋·陆游
国境未安身未立,至今颜巷守箪瓢。
空余壮志凌云气,独对青灯夜寂寥。
作者及朝代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陆游生活在南宋偏安一隅、外患频仍的时代,他自幼聪慧过人,早年曾立志北伐中原,恢复失地,由于朝廷内部的妥协投降派占据上风,陆游的仕途并不顺畅,多次因主张抗金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未改其志,将满腔热血倾注于诗词之中,成为南宋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译文
国家边境尚未安定,个人的立身之地也未确立,到如今我还像颜回那样在简陋的巷子里守着简陋的箪食瓢饮,空有凌云壮志,却只能独自面对青灯,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寥的夜晚。
释义
“国境未安身未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境不安定、个人事业未成的忧虑与无奈;“至今颜巷守箪瓢”则借用了孔子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典故,形容自己虽然生活清贫,但仍坚守节操,不改其志,后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孤独寂寥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首句直抒胸臆,点明国家边境未安、个人事业未成的现状;次句借用典故,以颜回的清贫自比,展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后两句则通过“空余壮志”和“独对青灯”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则压制主战派,陆游作为坚定的主战派代表,多次因主张抗金而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感国家前途渺茫,个人理想难以实现,于是将满腔悲愤倾注于诗词之中,创作了这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佳作。